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蔬菜合作社社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蔬菜合作社社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产队时期,除了队里分粮,农民还能从哪里得到食物补充?
***经济时代的生产小队社员口粮主要从集体分配中获得。
粮食的获得分夏秋两季,夏粮收获后,先把***的农业税(以粮食抵扣农业税)全上交。然后把***留下来(***经济时代一般都要集体自己留下来***,下季使用,很少和现在一样,每年换***),牲畜饲料和机动粮。
各种需要粮食的地方都处理好之后,把剩下的粮食按人,劳比例进行分配。
秋季粮食也是这样处理和分配的。
一般人,劳比例是:人四劳六(人口平均分配粮食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劳动所得工分分配粮食总量的百分之六十)。
农村人另外一部分粮食(农作物)的获得,就要靠集体分配给农户的自留地。劳动力多的家庭还可以开垦一些荒地,种些农作物以补贴家用,捡拾生产队收获后的粮食,这一部分很少。一般集体收获后,由农村的学校里组织学生,统一去捡,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棵粒归仓。
生产队时期的食物来源一般是这几个途径:
一、按分计酬的定额口粮。这个分就是劳动力每天劳动的工时分,劳动力又分为硬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硬劳动力是指身强力壮的劳动者,半劳动力是指身残体弱或者是未成年者。硬劳动力平时一般每天记十分,农忙时每天记十二分;半劳动力要看体力强弱来记分,有八分七分五分之分不等,像未成年者一般每天记五分,一年到头后按全家劳动记分总计后核定口粮实数。这个定额口粮在富裕的生产队一般都会高于贫困的生产队,所以,富裕的生产队口粮大多是够吃的,而贫困的生产队总是只够八、九上十个月的口粮。
二、对贫困生产队的返销粮。生产队时期的粮食生产,一定是要“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分配原则,这样,即使是贫困的生产队也要先完成国家公粮任务,这就导致这样的生产队口粮严重不足,最终需要国家返销粮食给贫困的生产队,而贫困生产队的农户也很难拿出钱来去购买返销粮,直接结果就是越贫困的生产队其农户就越穷斯烂矣!
三、贫困生产队的口粮来源。勤劳又胆大者会“上树打洞”找食物,能够准许种菜兴瓜者就起五更睡半夜地把它们弄好,不准许自己动手种菜兴瓜者则会起歪心事,做起偷偷摸摸的事情来;胆小怕事者多半是忍饥挨饿,脸如菜色、衣不蔽体多半是这类人;懒惰成性的人有可能会跟今天一样还能得到贫困补助。
这个口粮来源问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个时候“人心齐,泰山移”就是富裕生产队的写照,而人心“分崩离析”则是贫困生产队穷困的根源。因此,“团结就是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将来同样是这样!
1.榆树、槐树
生产队时期,榆树和槐树特别常见,因为榆树和槐树在饥不择食的年代被称为“救命树”,槐花炒鸡蛋在今天仍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榆树更不必说了,榆钱可以做榆钱饭、榆钱粥、榆钱窝头等,榆树皮可以磨成粉和面粉混合,做成面条或饼子。
2.挖野菜
生产队时期,农民挖野菜是最常见的事,野菜是那时候农民不可或缺的口粮。生产队时期,大部分农民家里都是好几个孩子,听奶奶说那时候做饭,半锅水、几勺高粱面,半筐野菜,煮上一大锅。
3.农民的自留地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有自留地,虽然只是很小一片地,但有胜于无,农民可以在自留地里种点蔬菜,解决吃菜问题。
4.房前、屋后,甚至是坟茔旁,农民可以在这些地方种上南瓜、冬瓜、丝瓜等。
5.饲养鸡鸭等,生产队时期,农民为了补充口粮或改善生活每家几乎都会养几只鸡鸭,鸡鸭生的蛋可以改善生活,也可以换钱补贴家用,逢年过节可以宰了吃肉。
6.生产队的鱼塘、藕塘
为了给庄稼灌溉、排水,每个生产队的周边都会有几个水塘,有的生产队在水塘里养鱼,有的生产队在水塘种莲藕。每当年末,生产队都会清塘(挖塘泥),逮上来的鱼、挖出来的莲藕就会分给社员。
另外,每个生产队都会饲养一些牲口(猪牛羊),如果牲口意外死亡(病死、老死之类),那队里也会把牲口的肉按人头分给社员。
问:生产队时期,除了队里分粮,农民还能从哪里得到食物补充?
生产队时期,公社根据每个队里粮食的总产量,给社员们定出了吃粮标准,吃粮为八两和八两以下的年头,队里可以不交公粮,以八两为准不交粮也不反销,八两以下国家会有返销粮,以上就要交公粮。
八两以上的有三百二,三百六,三百八,四百二和四百五等这些吃粮指标。收成最好的年头可以吃到四百五。
每口人分粮四百二到四百五的生产队,差不多就够吃,分三百八以下的生产队,很多就会亏粮,特别是劳力多的户。劳力少孩子多的户,吃粮还勉强过得去。
粮食补充就是吃三百八以下的生产队,吃四百二以上的差不多不用补充。
粮食补充除了吃国家的返销粮和贷粮外,剩下的就是自己想办法了。
队里的闲散地和社员家里的房前屋后可以种上些非粮植物,产品就可以做为吃粮补充,社员们跟那叫瓜菜代,还有籽粒苋千穗谷也是吃粮补充。
老人们常说,"苍子油,稗子面,油不是好油,面不是好面″,但这苍子油稗子面在吃粮不够的年头,也是粮油的补充。
还有杨禾苗根,也就是田旋花打碗花的根,刨下来在芦苇蓆上晒干,磨出面来就是粮食补充。
那时候秋天,社员们在劳动之余,就常拿着口袋到沟边去打草籽,晒干后在碾子上碾下草芒,磨了面贴草籽饽饽吃,草籽饽饽虽黑,但比玉米面饽饽好吃的多。
人们打了苍子来,下锅炒,把刺都炒掉,土法榨油,补充食用油的不够吃。
就是杨禾苗根不太好吃,稍苦微甜,吃多了还闹肚子,但不管怎么说,它也能填饱肚子的。
自留地,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一年三分之一的粮食来于自留地当然这是政策允许的按当时农村六十条规定可以把生产队总耕地面积仔百分之十(旱土)按人分到户有些地方还可以分点饲料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蔬菜合作社社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蔬菜合作社社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