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价格十多年不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粮食价格十多年不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手中有粮食时,粮价不涨,出售粮食后价格却涨了,为什么呢?
手中有粮时,粮价不涨,出售后粮价却涨了,有几个原因。
一、种地的百姓缺乏对行情的分析和判断。我的父母常常评价说:我们农民老百姓只会种地,别的都不会。在卖粮的时候都是收粮贩给出什么价就什么价,根本不懂粮价波动规律。天天吃完饭往田地里跑,根本不可能天天往市场询问粮价。
二、农民一般是在收割时就将粮食卖了,一来难保存,二来拉回家到时候又要拉去市场,还要出人工车费等麻烦。由于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售粮,因此出现貌似供大于求的现象,粮贩就会压低价格收购。
三、由于地理位置和销售渠道等原因,中国农民多数是小农户,粮食是有卖,但都不多。农民都只会将粮食卖给中间收购贩。真正的粮食企业如果出1.3元收购粮食,中间粮贩只会出1.2元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所以农民将粮食低价卖给粮贩之后,粮贩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粮企。
上半年我镇的稻谷价是1.25元。现在是1.35元,具体哪天突然涨了一毛还是中间时不时涨点农民们都没有刻意去了解。这就是小农户,只会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问:手中有粮食时,粮食不涨,出售粮食后价格却涨了,为什么?
手里有粮食的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手里没有粮食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手里即没粮也缺钱,收获的时候手里有粮了但仍缺钱,生产生活过日子都离不开钱,就急需把粮食换成钱派上家中用场。
收获的时候你手中有粮他手中也有粮,种粮人手里都有了粮。手里有粮的时候你等钱用他也等钱用,你想把粮食换成钱用他也想把粮食换成钱用,种粮食的人都想把粮食换成了钱。
这就造成了粮食的集中上市,如果我是粮商我就盼着粮食集中上市,这时我可以趁人们都拥挤卖粮时好趁机压价,种粮人的粮食就卖贱了,但不得已。
你手里粮食卖光了,别人也把粮食卖了,种粮人手里就没多少粮食了。
你们手里没有多少粮食了,就该轮到我这个粮商赚钱了,于是,粮食就涨价了,你着急也没有用,因为你等钱用把粮食都卖了手中没粮了,明白了吗?
今年收获小麦的时候想必农民朋友对于当时售卖的价格也都比较看好,因为压小麦刚下来的时候每斤是0.9元,然而过去一个月之后小麦的价格上涨到了每斤1元,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当地的小麦收购价格是每斤1.25元,由此可以看出今年的小麦价格,一直都是在稳定的持续上涨。
那么至于问题中提到的“手中有粮食的时候其价格不涨,反而出售粮食以后其价格却又上涨了”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尤其是今年粮食的一个粮食价格,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今年由于年景比较特殊,大部分农民朋友在粮食收获之后没有选择大量的出售。
而是把收获的粮食进行了自我储存,那么在农民的储存导致一些粮食收购站无法收到更多的粮食,从而粮食的价格就会因此上涨,毕竟粮食收购的人也想收到更多的粮食。
当然话又说回来往年确实也出现过问题中提到的这种现象,但那都是在粮食刚下来的时候才会有的现象,然而对于一些粮食储存的农户来讲,他们手中的粮食相对来说所卖的价格都会比较高,比如说我们家的粮食一般都会储存到第二年的2月到3月份才会进行出售。
因为在那个时候的粮食价格可以达到一年的最高峰,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农民朋友多年卖粮食的一些经验总结,总而言之卖粮食也是分时间段的,换句话来讲就是把粮食进行储存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问题中出现的那种现象。
关于粮食价格波动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农民。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很多种地的农民百姓缺乏对粮食波动规律的基本判断和掌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他们很难再有精力关注到市场粮食价格的上下浮动。一般来说,当收成的季节到来时,农民们到地里收割好粮食之后,就会立即拉去市场卖掉,很少会有人选择将粮食保存起来。
因此,这样来看,受各种因素影响,绝大部分粮食的收成时节都大致相同,而农民也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去出售粮食,市场上就会出现所谓的粮食旺季,这样市场上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一些粮贩自然也就会通过压低粮食价格的方式来进行调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发现出售粮食后价格却明显上涨的原因。
而对于农民来说,如果想要交粮食卖到相对较高的价格,可以等到售粮旺季过去之后再出售粮食。但如果选择这样做,对农民粮食储存能力的要求性极高,如果存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粮食的损坏现象,也会有损粮食出售的价格,给农民造成一定损失。
现在为什么物价都在涨,粮食却不怎么涨?
当前我国粮食收购分为市场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市场收购指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所有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都可以按市场价格直接收购农民的粮食,市场收购是粮食收购的主渠道。
政策性收购主要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内的特定条件下,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以规定的价格收购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的收购方式,目前主要有最低收购价收购和国家临时收储两种方式。2015年国家对部分主产省稻谷和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新疆小麦、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
农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条件,自愿选择买方交售粮食。
根据《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在预案执行期间,当粮食市场价格下跌到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和质量标准,及时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经中储粮总公司报请国家粮食局批准,在相关区域内启动预案。
目标价格补贴也被称为“差价补贴”,即***预先确立可以使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目标价格,该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由***对农民予以补贴。2014年,国家启动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不干预市场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大豆。二是对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种植前公布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三是完善补贴方式,目标价格补贴额与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挂钩。
总体来说,出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国家会让最基础的经济基石——粮食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以减轻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冲击。
因为粮食是天下根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粮食一但有了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超过任何一个行业,所以国家也是慎之又慎。可是,这样却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很多土地大面积撂荒,为此国家***取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价格之所以不涨,是国家对粮食政策的调控,同时页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剂。
如今看全世界物价都在涨。这与美国大量印钞造成通货膨胀有关,同时也与疫情有关。但反观我国应该说物价是最稳定的了。因为我国控制住了疫情,抗住了美国通膨输出。当然我国有些东西价格也涨了不少。如蔬菜,这与多地降雨量过大造成涝灾有关。就拿我们辽西,降雨量是历史最高,比常年多一倍左右。还有煤炭等。但我国绝大多数物资价格非常稳定,如鱼肉蛋奶等,还有大量工业品特别是人们生活日用品,都非常便宜。至于粮食价格就更稳定了,这与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粮食连年获得丰收有关。
除了粮食价格不涨,其他的都涨,农民辛苦吗?你怎么看?
谢邀!我认为此题目拟的不够确切!并不是除了粮食价格不涨,其他都涨。
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所有物价都上涨了,只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缓慢太少罢了。过来的人应该记得吧,在生产队模式时及以前,粮食价格在2毛钱左右一斤,现在玉米、小麦每斤在1.5元左右了,不能说没涨,只是涨的太少。赶不上其他物品几倍几十倍的涨价。
为什么粮食价格不能大涨猛涨呢?
粮食是人们立足世界搞其他任何事情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搞事情。粮食价格太高,会出现大多数低收入人群吃饭都成问题。
粮食价格是由国家综合调控的,粮食价格稳定,才能保证国家局势的稳定。在***都能吃饱饭的情况下,有其他实力的群体才能去搞其他的事情。
农民辛苦吗?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工作劳动环境条件所限,农民肯定是辛苦的。尤其是过去的年月里,生产条件各方面还比较落后,农民主要以劳动力加畜力的投入付出而土里刨食维持生活。
而现在,农民真的没有过去辛苦了,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人工作业的农事活动很少了。一般情况下,农民不需要再披星戴月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相对不算很辛苦了。
当然,由于环境问题,农事活动大多数时候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这个不可否认。无论怎么说农田大地里都安装上空调暖气是不可能的。不能和坐办公室喝着茶水、聊着天挣着高薪的公务员相比了。
和一般的朝五晚九的工薪族相比,农民并不比一般工人辛苦。工人也不容易啊,虽然挣着工资,但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必须坚守的。
而农民就相对自由的多了,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干与不干,收入大小,别人不管。再说了,种地种庄稼,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时令性,并不是让你全年全天候地盯着。
随着农业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农民不会再那么辛苦了,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当个农民也挺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价格十多年不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价格十多年不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