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怎样测定水稻产量?
- 2、水稻产量、产量结构及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 3、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4、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 5、水稻产量的构成?如何计算理论产量?
- 6、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测定水稻产量?
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计算公式: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
测算水稻产量的方法和公式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标准圆孔法 此法需在田间选定35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抽取1020株稻穗,将稻穗打散并去除杂质,随机抽取100粒左右的籽粒,并通过标准圆孔计数器进行计数。
第二步,测量每个样点的准确面积,调查基本数据,如总穴数、平均每穴穗数等,然后再对其中长势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进行产量结构调查。最后,将各样点植株分别收割,单独脱粒并称其鲜重。
水稻产量估算方法 五点随机取样(对角线、梅花形),离地头5米以上。 平均行距:测21行距离(连续),除以20。 每平方米折算成行长:1平方米除以行距(米),查穴数。
水稻产量、产量结构及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1、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2、水稻产量由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大要素构成。
3、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一般常用三因素收益率结构。总的来说水稻产量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
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2、水稻品种原因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好的水稻品种,就会导致水稻在成熟时产量以及出米率出现下降。
3、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4、有2个因素,一个是光照,另外一个是水分。光照 对幼穗分化关系密切,光照强有利于幼穗分化,穗分化时低温阴雨,日照少,或者禾苗封行过早,田间郁闭,都会造成枝梗及颖花的败育。
5、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粒重等共同决定,穗长虽然与每穗总粒数有关,但不是产量的构成因素。
2、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3、水稻产量三要素 产量要素 (1)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每穗粒数的多少和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2)形成穗数: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
水稻产量的构成?如何计算理论产量?
1、水稻理论产量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2、产量计算。 样点理论产量,公斤/撎,每撎穗数,万/撎,×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4。万撎片理论产量,公斤/撎,=各取样点理论产量平均值。估测产量,公斤/撎,=理论产量×折产系数。
3、计算公式:亩有效穗(穗)x穗粒数(粒)x结实率(%)x千粒重(克)x10的负6次方x85%=理论产量(公斤)。
4、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组成。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穗数的决定时期:水稻每亩穗数是由其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率两个因素所决定。要获得足够穗数,必须有适当的基本苗数,并根据不同的增产途径,争取一定比例的有效分蘖。
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等其他大田作物。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